部落名稱Branaw詞意指肥沃的土地, 部落家族Skahing(沙卡亨)Spaw(西寶)兩大家族。1931年由日人指定木瓜溪上游的Skahing,Sipaw部落家族移住至Branaw部落現址。在移住此之前,屬泰雅雅族,因泰雅族人口眾多,屯居地被擠壓就由西部翻過中央山脈來到東部的木瓜溪和立霧溪,南區的族民沿著木瓜溪而下,就是現在的移住地。北區屬秀林鄉管轄,南區由萬榮鄉、卓溪鄉行政區域、從西部翻過來由德克達雅、徳巫達,德魯固三個族群,民國92年族群融合,現在統稱為太魯閣族。日據時代以前,明清時代屬化外之民,沒有文字,族群散居,過去的歷史沒有文字記載,都是口述歷史了解部落歷史,因日據時代便於管理,各部落群居於現址。
族人移居
Branaw部落原為Tgdaya(德克達雅)族人舊址,在十六世紀末葉,因為部落族人起內鬨而致互相殘殺,族人認定此地有邪惡禁忌(psabiq)不能居住,不久後轉至萬榮鄉明利村境、溪口西側山腹一帶。在1931年間,也就是霧社事件的次年,日人指定Branaw部落是Skahing(沙卡亨)與Sipaw(西寶)兩部落移住地,原住在木瓜溪上游磐石(坂邊)地區的Skahing部落族人,在1931年9月10日,由頭目Harung Bowxil(哈隆˙玻黑爾)率領下山移住此區,隸屬於文蘭村落轄區。
地理位置
Branaw(玻拉腦)部落位於鯉魚潭南方約三公里處,荖溪及其支流無名溪交會點西南方高地。Branaw部落原為Tgdaya(德克達雅群)的住區,在十九世紀末葉,Tgdaya的家族內部起了嚴重衝突,遂認為這個地方有psaniq(違犯禁忌)家族集體遷居到溪口西側山區,以及萬榮鄉明利落境內。
日據時期
到了1931年,日本殖民便於管轄,強制山區部落移住平地,將重光部落住區指定給原住在木瓜溪上游磐石(坂邊)地區的Skahing部落,以及立霧溪流域的Sipaw部落族人遷來混住。Branaw部落原址位於今重光落上方山腹,1943年間,此地爆發瘧疾,據部落流傳大約有半數族人在這場瘧疾流行的災難中死亡,部落族人為躲避瘧疾感染,遂往荖溪兩岸移住。另有西寶部落家族大部分投靠銅蘭、紅葉、瑞穗的親屬家中。
部落移住後的瘧疾與水患
1937年,西寶部落族人由日警強制遷入Branaw住區,約過五、六年後,本住區發生嚴重的瘧疾疫情,造成六十多人因病死亡,連帶使本區部分族人再向外遷移,其中西寶部落族人大部分投靠到銅蘭、紅葉、瑞穗的親戚家中,留下來的全是 Skahing部落族人。Branaw的瘧疾疫情直到多年後,基督教門諾會的巡迴醫療團到這裡噴灑DDT後,並供給當地服食療治瘧疾的藥物,才完全控制了瘧疾帶來的生命威脅。 又再1940年代初期,連綿的雨水和颱風季節的暴漲溪流沖刷,沖毀跨越荖溪的橋樑,導致族人無法上山工作,部落糧食嚴重短缺。部落族人只得再次移動居住地方,往更高處的地方遷移,這也就是現在的重光部落住區。
日治殖民初期的Skahing(斯卡亨)戰役
在日殖民勢力尚未進入木瓜溪流域一代的部落時期,木瓜溪流域Skahing家族祖先曾在日軍入侵巴托蘭山區部落的時候,由部落領袖Sibal Watan(希搭爾.瓦旦)聯合附近的Btulan Mhiyang兩個度落的族人組成攻守聯盟,共同抵抗侵犯族人土地,發生激烈的抗敵戰鬥行動。
在1914年的沙卡亨戰役中,Skahing、 Btulan、 Mhihang等部落族人,由Skahing部落頭目Sibal Watan率領遂行襲擊戰術,他們集結在Btulan和Skahing部落之間的山到附近埋伏,包括Btulan頭目Harung Pitah(哈隆.比岱),從Btulan移至Quluh Pais的部落頭目Kalaw Watan(旮勞.瓦旦),各自率領族人聯盟對抗,在日警你Skahing部落的途中進行襲擊,日警入侵部隊曾數次被抗日族人擊退。 日警於次日再攻,也無法攻進Skahing部落社區。其後,從奇萊主峰東下木瓜溪流域西路日軍投日軍投入更多的武力進侵,木瓜溪上游太魯閣族聯盟力量才逐漸敗退,1914年6月10日沙卡亨戰役結束。從此日據殖民時代的開始。